( 八 ) 2. 找醫生求診 (十二之一)

找醫生求診 (十二之一)

醫學常識拾錦

小毛變成大惡疾這裏醫療是這樣嗎

  文

求診不可乘喜而多言,非馬喻馬:醫病不可因快而易謀,朽木不折。病不能匿,

隱瞞病情,不得良醫。故疾不可文過飾非,於疾無功,看醫生要慎始,不要悔後,徒悔

無益。醫患時不可失,失不可久,時之變是間不容息,要牢牢抓住時機,千萬不可延誤

失醫。

讀大學一年級時,我兼職新閩日報的外勤記者,亦工亦讀。採訪警政,衛生部,

醫藥。為掏新聞,天天跑停屍房,解剖室,在這裏認識不少解剖醫生,經常在閒談酒謔時,我緊抓機會,旁敲,追本窮源,屢屢耳濡目染,學到很多醫療求診常識和揀醫

生祕訣,特別是醫藥驗正,服用,都有深入理解。集眾思,廣忠益,泛吸眾人有益意見

,以成眾事。從中心領神會,學以致用,我的大哥因此逃過二次多此一舉動刀大手術。

這些醫官的醫療經驗非常的豐富,少能比擬,談話幽默有趣,說到焦點,令人捧

腹大笑。其中一位面臨退休醫官極其善喻,用一句話說明好幾件事情。

他有「醫生」之名,沒有「醫生」之實,因為他是「醫死」的醫生,只要不怕死

的人都可找他看病。其金玉良言:「有那位『神醫扁鵲』沒做過『閻王』?有幾位名醫

不曾錯犯致命的『誤診』?沒有實習醫生,就沒有著名大夫,所以經驗是由犯錯當中而得。」

他說沒有那些「被冤死的鬼」,焉有「被救活的人」?沒有解剖「死人」的醫官

,怎有醫治「活人」的「華陀」?一針見血,以一言喻數事。

揀外科手術醫生,不能草率馬虎,不要迷惑名醫,不要找年歲大的外科醫生操刀

,必須小心衡量利益得失,顧慮到高齡醫生手會抖,眼會花,腰會酸,易疲勞,記憶差

,技術生疏等等,這樣才是求診高手。

二零一二年七月中旬,在醫院升降機裏听到一位半老婦人描述這裏醫療情形,心

中感慨萬千。屢念仁者見之謂之仁,智者見之謂之智,同一問題,持觀察角度互異,就

有不同看法。我不是醫生,沒有懸壺的經驗,有求治的常識。

這位新移民婦人,花甲年紀,從醫院六樓乘同一升降機,裏面祇有她和我,我們

素昧平生,她愁眉不展,瞇著雙眼:「先生,這裡的醫院與醫生是這樣的嗎?病人初患

感冒,本想住院檢查二天出院,不料翌日醫生手術動刀,隔日喉嚨插入管子,腰肌亦插

,醫藥不准外買,住院二星期,醫生診金、藥品、病房費用、賬單合銀菲幣一百多元」

,她哭喪著臉,無法掩蓋她心中無奈,似有他生未卜此生休之感,听了心裡悲酸。

她怒斥由小毛病變為大惡疾,醫生因此獅子大開口;藥品不准病家外買,所以漫

天叫價。一般醫療界對這樣說法,一定持有不同意見,指她欠缺求醫常識,也不是醫療

專業,是從患者角度看醫療行為,議論紛紛,各執一詞。所以暑極不生暑而生寒,寒極

不生寒而生暑,人的認識會受客觀環境的制約。

這位婦人確是站在患者立場說出一般患者感受,雖非確見,是實聞,我也曾經

數次遇到這種情形,尚幸我有求診常識,福大命大,化險為夷。像這種問診行醫的行為

舉措,到底是誤診呼?耍弄呼?意見不一,莫衷一是。

無可否認,這位婦人確實對相關求診常識,不甚一一,沒有經驗閱歷,沒有詰問

清楚病根,所以致患。

許多醫生在進入醫學院讀書與學習的時候,用平常人听得懂的語言說明病因。成

了醫生,教授後用正統的醫學語言,講一些病人家屬听不懂的話,這是醫生問診行醫

之弊。

大醫生還有另一毛病,看病問診時間短,解釋病情時間更短,沒有說明清楚病源

,缺乏提供病人一個安全求診環境,放心就醫。如上述婦人斥責情形相似,南人不夢駝

,北人不夢象,南腔北調。醫界興利除弊,才是實際功效。

Hits: 29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