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 二十) 13. 董筆評「我的記者生涯」(下 )

「我的記者生涯」寫得感人肺腑﹝二﹞

董筆

      洪文先生年紀輕 ,從文章中顯示,他辦事老練 ,舉止穩重,朝氣蓬勃。他將「

壞女人的一舉一動」描述得淋漓盡致,不留餘地。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一個不滿二十歲

的年輕人,竟然力勸六十歲以下,三十歲以上,那些「飽暖思淫慾」,「入鮑魚之肆不

聞臭」之輩要潔身自愛,效法關雲長刮骨療傷。我如在霧裡看花,花似霧中看,若明若

暗。「我的記者生涯」第七篇讀來如同著作人,身臨其境!不然何以相似乃爾?深奧

妙。不管怎樣: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。對事物的看法,觀察角度互異而不同。記者往往

博學多聞,不是坐井觀天;見多識廣,不是孤陋寡聞。洪文先生畢竟在風塵奔波而不染

一塵之人,出污泥而不沾之輩。所以銳鋒產乎鈍金,美玉出乎醜璞。誠然,「好花開在

深山裏。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恤在於質實,不在於飾貌,洪文先生恤老敬老,做事切合實際,實事求是。 以一 篇 「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」 為題,首先發動華僑養老院聖誕募款善舉,分享老人。   一舉善事萬古新,人不獨親其親 ; 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孤獨有所養。 這種千古事,叫人仰之覺得彌高; 鑽之又覺彌堅,勞苦功高,恩澤施人,功成身退。  誠是貴耳貴目,貴在彼像「地不言周載之勞」; 貴在他如 「草木不因茂盛而爭春天」, 任勞任怨,功成而不 居,真一善人 也。

人一作善舉,則來求者必多。文中說:「由於聖誕募款一事,數星期後,引來

一群 耄老人」, 結隊登堂入室, 懇求洪君為彼等籌募回國盤川,返故鄉黃土埋孤骨。  眼見  白髮蒼蒼,桑榆晚景,洪文先生憐憫之心由然而生。 短文一  登,堂上

一呼,立竿見影。 做這件善事確實難度很大,但洪文先生堅持不懈,功到自然成,給

老人莫大幫助。他採得百花成蜜後,為老人辛苦為老人甜。功德無量。孟子說:「無惻 隱之心非人也。」

令人驚異,百思莫解,一群七十歲以上老人居然向一個年紀不及二十歲,又是被其就讀基督教學校因不信主批為品行丁級的年青小伙子求助,而竟然如願以償,得到實現,真是非同尋常。此中道理相當深奧而玄妙,也令人費解。經此一募盤川,善事一舉天下聞,養老院 老人有誰不識洪文先生!他是犢舐老牛而恤老,此舉反使老人感嘆老大無成空自嗟的晚景,又像老牛回報而舐犢的老少相惜相聚,讓人懷念活龍活現 的一幕。洪君年輕時涉深,卻飽經世故,辦事幹練,謹慎穩重,無疑那時是個難得俊秀。

根據洪文先生同班同學的憶述,他沒有宗教信仰,然他很多知心之交的好朋友卻是虔誠基督徒,又是家庭基督教。他們相聚不談宗教,墨守成規,餐前沉默二分鐘,然後吃飯,成為莫逆,窺避「物極必反」的道理。

其同學又說;洪君雖然品行丁級,出人意料,他從來未犯校規;身為記者,亦未

曾一紙隻字觸犯其母校,胸懷寬宏有德,做人厚道不尤人,宛如草木凋零也不怨秋天

;做事留有餘地給別人,是一個才德兼全的青年人。經常一笑泯恩怨,這樣雖冤尤榮。

教師會為評洪文先生品行分裂為二。多數教師認為以在舉行畢業典禮時,校長

諭令全班五十二個學生,信主者起立,五十一位站立,祇有洪文先生一人坐下,他因

此不幸下地獄是不公平的。

多數教師公認洪文先生初入學讀書是個品學兼優學生,畢業淪為品行丁級。學校不是培育人才,而是教壞學子。無奈校長堅持因洪文先生不懂飾非做假,罪該丁級。似此該被尤者是校長批不信主者有罪;理不應怨學校教育學子有瑕。蓋學校是永恆,校長是短暫。

白玉不用雕琢,美珠不用文飾,一篇短文,功效無窮,「屆指一算共九位老人回

歸故國,葉落歸根」,洪先生的文章筆落驚風雨,文采經過長年累月的鑽研,文筆極好

,不失為立地書廚。生活在這種紛繁複雜的社會裏,他立身處世無愧於心,這種風範值

得後人借鏡。

佛教是勸人為善,善有善報,他所以綠葉成蔭子滿枝,這是恩澤回報。

Hits: 2963